小编问你一个问题:
你知道
孔子为什么叫孔仲尼吗?
其中一种
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是
因为孔子在尼丘山出生
兄弟二人中排行第二
所以他的父亲为他取名为孔丘
字仲尼
而尼丘山
就是今日的尼山
今天
我们就来聊一聊
尼山和孔子的故事
风骨
尼山
坐落在山东曲阜城外
由20多座山头组成
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
主峰海拔高344米
巍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
虽然和中国的许多名山相比
尼山并不高大
但却有着自己的特色
这里林木茂盛
山峰层峦叠嶂
自古以来
就是登临探幽的绝佳胜地
让无数文人雅士流连忘返
今日的尼山
不仅是一处环境清幽的
“天然氧吧”
也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狐、獾、豹猫、黄鼬
啄木鸟、猫头鹰
……
无数可爱的生灵
在这里繁衍生息
山光明媚
水色秀丽
让尼山得以凝聚天地精华
孕育出了令人惊叹的尼山石
图片来源: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官网
尼山石呈蓝灰、土黄、姜黄色
虽然外表看起来有些土气
甚至毫不起眼
但却是制作
曲阜三宝之一
“尼山砚”的宝贵石材
想要制作出上乘的尼山砚
需要经过多道工序的打磨
一方小小砚台的背后
有坚持,有汗水
有欢欣,也有惊喜
图片来源: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官网
尼山砚的意蕴
不止于此
尼山砚观之简朴大方
因多附铭文,铭文多出自儒家经典
让它有着与生俱来的
儒家风韵和气度
而这样的风骨
与一个人的出现有关
传奇
公元前551年
一个婴儿在尼山诞生
他的出现
给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
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他就是中国古代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或许你对孔子不够了解
但总能背上几句
小时候在书本上学过的孔子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这些话语虽然质朴
却蕴含着无限哲理
发人深省
如果想要更好地体味
孔子的一生
也许要从尼山脚下
一个小小的村落
鲁源村开始说起
《史记》曾这样描述
孔子的出生地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据记载
鲁源为千年古村
因为坐落于孔子的出生地
是鲁水的源头
故得名鲁源
孔子的父亲
就曾在这里生活、居住
顺着道路往前走
在尼山东麓
有一个用石头
简单垒成门的山洞
称作夫子洞
虽然外表看起来平平无奇
但却和孔子
有着一段很深的渊源
相传
孔子降生后
一只老鹰飞来给孔子打扇子
遮蔽骄阳
又有一只老虎
把孔子衔进山洞
给他喂乳汁
这就是
“凤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
孔子的诞生
和传奇的故事
让这座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山
为世人所熟知
也让这里
浸润着儒家文化的精魄
成为了许多人心中
一生必去的
精魄
提到尼山
尼山孔庙
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尼山孔庙
背依尼山、东临沂水支流
隔水与颜母庄相望
远远看去
气势恢宏
颇有儒家风范
穿过一片
郁郁葱葱的尼山古树群
就来到了尼山孔庙
在这里
每一步都是风景
每一处都是故事
尼山孔庙前
有一条小溪静静流淌
这条小溪名叫智源溪
意寓孔子的出生地
为智慧的发源地
慢慢聆听流水的潺潺声
细细品味着这里的传奇故事
此刻的你
或许更能体会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这句话背后的意蕴
沿着道路向前漫步
一处古朴的小院
映入眼帘
这座小院名叫尼山书院
是儒家学者讲学的地方
青砖灰瓦
幽红木门
恍惚间
耳边似乎又回响起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
朗朗读书声
在尼山书院门前东侧临崖处
有一座四方亭子
——“观川亭”
东临沂水,下临悬崖
相传
孔子曾在此处临川眺望
见五川汇流奔腾不息
不禁感到时光变迁
发出了“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的慨叹
如今
在此处凭栏远眺
似乎还能隐隐见到
当年孔子在此望川的情景
一声叹息
余音千古
除了观川亭
还有一处幽深的峭壑
“中和壑”
也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说起它名字
可是大有讲究
“中和壑”源于儒家经典
《礼记·中庸》里的一句话: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不偏不倚
不疾不徐
在这里
你或许得到的
不仅是心灵上的洗礼
还有对人生的体悟
虽然距离孔子生活的年代
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
但他的思想之光
却从未停止闪烁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教会了我们
要坚定信念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教会了我们
为人要光明磊落
……
谦逊、自省
仁爱、忠孝
……
在潜移默化中
儒家文化塑造了
中国人的气质、境界、举止
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文化
就在9月26日—28日
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在山东济宁曲阜尼山举办
钟灵毓秀
文脉悠长
这就是,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