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而乡村公路畅通与否又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自2012年起,邹城市下大力气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从最初的“村村通”到后来的“村内通”,直到如今的“户户通”,全市农村道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高点组织谋划,实现村庄道路硬化“户户通”全覆盖
走进大束镇钓鱼台村,放眼看去,路景相融,路面平整、干净,标志标线完备、清晰,新修建的大街小巷笔直、干净,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清一色地亮堂,村民们高兴地说:“村路通了,环境美了,咱们村的颜值越来越高了。”
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程是一项涉及农村千家万户的重要民生工程。我市自2012年开始,依次推进“村村通、村内通、户户通”三通工程建设,明确全市除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需拆迁、规划撤村并点、压煤搬迁的行政村外,所有行政村实施通户道路硬化工程,2015年底基本实现“户户通”全覆盖。
“现在的村子和以前的村子直接不一个样,道路干净整洁不说,绿化也上档升级了,整个村庄上档升级了太多,现在倒有种感觉比在城里住着还舒服!”钓鱼台村村民李大爷说着笑开了怀。
多渠道筹融资,打通农村户前“一米路”
小小道路,关乎百姓生活,更关系民生大事。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把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组织完成通户道路调查摸底,对部分村庄街巷进行查缺补漏、改造提升,制定《邹城市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程实施方案》,按照“财政补一点、村居筹一点、群众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渠道筹资方式,市财政对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程列支专项资金,按照不低于工程造价的50%给予奖补,剩余资金镇街配套,同时强化补助资金监管,做到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工程已于今年6月底完工,实际完成硬化村庄数158个共195公里,超计划41个村庄,提前5个月完成全年建设任务,进一步提升了村内道路通达深度,打通农村户前“一米路”,延伸好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
说起修路,香城镇泉山沟村村民王大爷赞不绝口:“修路架桥是一项造福咱们老百姓的工程,路修好了,出门也方便了,环境卫生都好了,看着这么漂亮的路,心情都变好了!”一幅幅美丽乡村的新图景正在不断涌现,在支持家乡建设的同时,村民们不光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更是村庄建设的最大助力者,正是大家有着“手把手”“劲往一处使”的向心力,才凝聚起建设“户户通”道路的强大能量。
改善农村出行条件,儒风农路畅连千万家
近年来,我市投资50多亿元,从改善农村出行条件出发,以村庄整体发展规划为基础,以“雨天不踩泥、晴天不起土”为目标和“保持田园风光、突出特色文化”为主题,将通户道路硬化与美化绿化、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注重古村落、古街道保护和文化挖掘,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突出文化传承、生态特色,实施山水林田综合治理,打造乡土景观,实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促进道路形态和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6513.5公里,县道规模增至321.7公里,乡道规模增至444.1公里,等级公路密度达196公里/百平方公里,打造了“三线九山”精品旅游线路,新建“美丽儒风农村路”51.5公里,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覆盖行政村、延伸自然村、连接乡村旅游点的路网体系。“几十年的烂泥路总算是走到了头,真得感谢党啊。”80多岁的老大娘满心欢喜。“美丽儒风路”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也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路、幸福路。
说起身边环境的改变,峄山镇大庄七村一村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现在在村里走一圈,哪里都是干干净净的,再加上绿化工作做得好,村庄真是美到了老百姓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