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县深入推进“人才强县”战略,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强化平台载体建设,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智力支撑。
政策“体系化”确保人才“引得来”
结合县域人才工作实际,建立健全“1+N”人才政策体系,全方位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1”—研究制定综合性人才政策,从人才引进、平台创建、科技创新、编制管理、资金保障等方面,全面增强人才政策的含金量,充分激发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凝聚各方面人才工作合力,吸引各类人才来微创新创业。“N”—配套出台系列实施细则,细化资金扶持措施,强化编制保障,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平台创建、项目申报等方面支持力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修订完善人才公寓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现有人才公寓房源筹集、配租和管理服务水平,解决人才住房的后顾之忧。
服务“立体化”确保人才“留得住”
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打造“县级领导带头、一中心多点位”的立体化人才服务模式。深化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每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至少联系服务1名专家,通过调研走访、节日慰问等方式,与专家结对子、交朋友,加强党委对专家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完善人才服务专员模式,实行“属地+部门”人才专员服务模式,配备人才服务专员42人,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政策咨询、手续代办等“一站式”服务。打造乡村振兴“人才之家”,依托乡镇(街道)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等,延伸服务触角,提升服务水平,解决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让扎根农村、建设农村的人才安心服务基层、充分施展才华。
平台“多样化”确保人才“用得好”
围绕县域产业发展需求,强化各类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平台载体对高层次人才的承载能力。实施人才平台“梯次提升计划”,进一步加大市级以上平台建设储备力度,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双创共同体”建设,去年以来新增省市重点人才平台9个。做大做强微山湖微电子产业研究院,依托清华大学、美国硅谷人才技术资源,力争年内引进一名国家级人才、创建一处省级平台、开展一次对接活动、孵化一批优质项目、转化一批科技成果。深化与上海渔机所合作,谋划共建“微山湖淡水渔业研究院”,进一步提升渔湖产业科技创新水平。强化校(院、所)企合作,鼓励企业借脑生财,在北京、上海建设“人才飞地”2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