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伟大故事,皆是由一次次细微起笔、一个个细节着墨共同架构而成。城市发展如此,创建文明城市亦如是。回望济宁的创城历程,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壮丽诗篇,也是在奋力书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济宁答卷”。自2020年11月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以来,文明城市一直是济宁人民倍加珍视和呵护的“金字招牌”,而全体济宁人也在用实际行动不断提升着城市气质与品质,不断充盈着城市温馨与温情,不断丰富着文明色彩与内涵。
以机制健全筑牢文明根基
城乡满目青环翠绕、大街小巷干净整洁、交通路口井然有序、街坊邻里谦恭礼让……行走在济宁的街头,处处彰显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文明城市创建是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是永无止境的自我提升,更是为了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愈发幸福。今年以来,济宁市在巩固成果、健全机制、保持常态上下功夫,实施“提水平、创标杆、树典型”行动,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坚持把创建文明城市中焕发出来的精气神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推动创城工作科学化、制度化、长效化,形成了党委政府牵头抓总、部门各负其责、各级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对标对表文明城市创建体系,层层分解指标、逐级压实责任,继续设立创城领导小组,书记、市长任组长,市创城办抽调69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4个区、89个市直部门和32个镇街继续设立创城办,明确专人负责,加强联动、全域推进。实现工作任务清单化,制定出台《济宁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2021—2023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年度重点工作、重点工程、重点活动清单359项,分层次召开培训会10场。并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督查考核,实现督导检查经常化,出台新的督导考评、奖惩问效方案,开展常态化暗访检查,组织模拟测评3次,下发督办单892件,整改问题5886个。
只有建立起常态长效机制,才能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长效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持续加强创新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不断开展各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凝心聚力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创城热潮在儒乡圣地、运河之畔这片沃土上持续焕发出蓬勃能量。
以城市发展提升文明气质
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就是文明城市创建的“责任清单”,济宁始终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持续不断的为群众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项目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抓手。近年来,一批牵动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相继启动,一批人民群众热切期盼高度关注的“民心工程”相继完工,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质,夯实了济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市文化中心“一体四馆”和济宁大剧院提升了城市品位;市民公园、儿童公园、凤凰台植物公园等公园绿地相继建成开园,让市民有了更多休闲的好去处;济宁学院附中红星校区等一批中小学校扩充了优质教育资源;市公共卫生“五大中心”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太白湖)揭牌启用让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了更好的保障……
推进韧性城市建设,以片带面、全域推动,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成多条道路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新增多处口袋绿地、口袋公园,让市民在家门口沐浴绿色氧吧;实施城市体检行动,整修路面、人行道,更换各类井盖;新建、维修公厕,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常态化管护水平。
聚焦群众出行更加顺心,城市的腾飞,离不开交通的发达,文明有序的交通秩序,也折射着城市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济宁新机场项目有序推进;鲁南高铁日照至曲阜段建成通车、曲阜至菏泽段通车日期日益临近;“大二环”、枣菏高速、董梁高速、G327改建西段、环湖大道、日兰高速曲阜东互通立交、太白湖互通立交、临菏路交通疏解工程、济宁大道西延及一大批普通国省道新改建、大中修项目相继完工通车。
同时,我市还在不断优化交通秩序。城区内部,对古槐路、建设路、太白楼路等城区骨干道路进行拓宽改造。持续打通断头路、渠化改造交通路口,不断改善着市民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新建公共停车场12处,施划机动车停车位27050处、非机动车停车线26.7万米,疏堵保畅能力进一步提升。实施交通秩序专项治理,处置交通违法行为38652起,开展“小黄旗”警示教育12725人次,交通秩序更加规范,市民出行环境更加安全畅通。
如今,行走在济宁的大街小巷,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新。不难发现,城市的细节越来越饱满,格局越来越开阔,服务越来越便捷。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济宁市大手笔谋划、大项目支撑、大力度推进,以全新的面貌不断前行。
以城市宜居诠释文明内涵
通过文明城市创建,让城市更有品质、生态更加靓丽、幸福更有质感、社会更加文明、发展更富活力,广大市民群众精神面貌和文明素养焕然一新,整座城市焕发出熠熠生辉的时代光彩。
位于任城区的康桥金茂华居小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设施陈旧,环境老化,小区居民缺乏公共活动场所。现如今,小区新建了中心广场、乐善会客厅,安装了健身器材,面貌焕然一新……这样的改变,得益于我市推行的老旧小区改造这一民心工程。
同样在任城区仙营街道仙营社区,辖区内的仙营路是一条背街小巷,因为历史悠久,原本小巷里道路狭窄,道路标识线不清,附近小学放学时易拥挤,且下雨天经常出现积水现象……针对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社区开展了背街小巷专项整治,让小巷也有了新模样。
“社区定期对社区内的下水井进行抽污,下雨天再也没有出现积水现象。”“线位清晰,停车方便还不拥堵。”“井盖上都安装了防鼠网。”“墙面干净了,还增加了诚信文化宣传版面和诚信明德红灯笼,看着真舒服。”如今灯亮了、路平了、飞线入地了、车辆停放有序了、雨污分流了、屋顶也不漏了……方方面面焕然一新,看着逐渐变化的小巷风貌,居民们喜上眉梢。
建设宜居之城,不仅要让群众住有所居,更要住有安居、住有宜居,实现居者心安的“宜居梦”。提升市容秩序、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背街小巷修整一新……近年来,济宁坚持顺应市民群众对改善生活环境的新期待,以实施系列整治行动为抓手,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常态化开展“路净、门净、墙净”三净行动和清“十乱”行动。实施飞线、废弃线杆和大型楼顶广告系列专项治理行动,整治乱线、垂线4057处、12.89万米,拆除废弃线杆544根、广告132块,让城市天际线更加晴朗明亮。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02个,通过大片区、跨片区统筹整合闲置资源,配齐服务设施,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出台《济宁市物业管理办法》,开展物业领域“大排查、解难题、暖万家”专项行动,让群众住得舒心、住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