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计量大民生、小标准大服务、小商标大作为、小市场大健康、小作坊大监管、小饭桌大安全……这些都是关乎每一个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热点问题,也是市场监管部门最重要的职责。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市场监管局坚持“一年打基础、两年抓攻坚、三年见实效”,聚焦“保安全、守底线,促发展、拉高线”主责主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竞争秩序日趋规范,消费环境持续改善,市场风险加紧防控,质量水平不断提升,监管效能更加优化,市场监管各项工作全面起势的成效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2020年,市局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三争贡献奖;济宁商标受理窗口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2019年商标受理工作先进;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支队被授予2019年度山东省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专项行动先进集体。市局医疗器械科科长张金锋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人事科科长祝峰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评为“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七名同志被市委宣传评为“抗击疫情最美志愿者”。
一、强党建、促引领。倾力打造“市场卫士、服务先锋、改革尖兵”“监管强手、办案高手、检测能手”和“市场监管进社区、服务民生零距离”等“党建+市场监管”品牌。“民意5来听”行动受到市委领导表扬,强化党建引领工作经验被“济宁组工”“山东改革”宣传报道。推进“六提六争”“七赛七比”常态化,举办各类演讲比赛4次,市场监管大讲堂12期。集中3个月开展干部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持续保持“严”的主基调,着力打造“纪律严明、执法文明、赏罚分明”的市场监管铁军。
二、谋大局、展作为。企业开办指标取得全省第2名的好成绩;“三争”工作上半年考核位居全市第2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三争贡献奖”;《风险监管“四步”走》项目入选《全市有影响有特色改革创新项目培育清单》;新获批国家级、省级试点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电梯安全责任保险”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名单;疫情期间价格执法立案数量和办结率位居全省第一;严格落实农贸市场“亮绿码+体温检测”通行机制;开辟应急审批通道22次;新上项目18个,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三、抓改革、优环境。截至11月底,全市市场主体共有81.5万户,同比增长14.7%。企业数量已实现连续5年高速增长,新登记企业户数位列全省第一方阵。济宁市高新区被国家总局授予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权,为2020年山东省唯一一家被授权单位。全市现有地理标志商标133件,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国地级市前列。举办“济宁市人民政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金企专题对接会”,融资额达10.6亿元。
四、严秩序、促公平。清理规章、规范性文件、其他政策措施1407件。打通降低电价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检查转供电企业1300余家。建立全市传统媒体广告监测平台和户外广告监测平台,查处违法广告21起。巩固“红顶中介”清理规范工作成果,开展物业服务收费、涉企收费、医疗服务收费等重点民生领域专项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五、强基础、提质量。积极争取大蒜、食用菌两个国家农业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立项;争取1个省级标准化示范、3个标准化试点项目立项。梁山通亚汽车、辰欣药业公司成功入围2020年度“泰山品质”认证培育目录,两家基地、四家企业获评全省优质产品基地及龙头骨干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二。全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达229项,在鲁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六、防风险、保安全。历时三年建成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在全省率先以市政府名义印发疫苗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率先开发建设“智慧监管码·校园”管理平台、药品零售“一店一码”公示系统和自动售药机销售非处方药。建成并运行电梯监控服务平台,实现居民住宅、公众聚集场所和机关事业单位三类场所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全覆盖。济宁被定为2020年成品油快检试点单位。
七、重维权、促消费。深化“接诉即办”,建立投诉举报事项快速处置机制,实现“2小时内分送、24小时内答复”。营造良好消费环境,598家企业通过“放心消费在山东”APP参加创建活动。以“靶向发力打假维权、持续优化消费环境”为主题,在全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3·15晚会曝光问题专项整治。
八、建机制、强效能。1至11月份执法案件总数3679件,罚没金额547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6%、113%。金乡县一件农资违法广告案件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评为全国典型案例、梁山县一件食品案例被评为全省食品药品安全违法典型案例。建立风险排查、风险会商、分类管理和应急处置闭环管理“四步走”模式,探索风险管控的“济宁模式”。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四有”模式、公务员平时考核等经验做法获市委组织部认可。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坚持“整体工作争一流、单项工作争第一、全省有位次、全国有影响”目标定位,突出“1+1+6”工作重点,拿出干一件成一件的办法、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干出市场监管新气象、彰显市场监管新作为、实现市场监管新跨越,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市场监管的力量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