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 正文

老兵故事:金乡鲍楼红色博物馆馆长马金朋

马金朋同志,1950年7月出生于一个普通的革命家庭,1970年6月部队服役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名有着50年党龄的老同志。从小深受革命军人(叔叔)先进事迹熏陶,立志成为像叔叔一样的优秀军人。1969年在济南军区工程兵6082部队112团入伍参军,在服役期间,以满怀赤诚和一腔热血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1970年6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部队转战于泰安、临沂、济南南市郊等地,历任副班长、班长,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后任训练教员、济南军区器材库警卫连长等职务。部队特殊的经历和环境磨练了他不怕吃苦、甘于奉献、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培养了他严守纪律、服从组织、坚守责任的优良品质。

脱下军装 情系家乡

1976年转业到地方后,先是在鲍楼公社任副队长,参与家乡的生产建设;1976年-1981年在山东省金乡糖厂任职,负责糖厂技术保障工作,多年来,服从领导、团结同事、认真学习、扎实工作,在自我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从不向组织伸手要权要官。 1982年-1988 年在鱼台县二中任保卫科科长,坚守军人本色、立足本职岗位,多次得到学校表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1989年至1998年先后在鲍楼任副队长、计划生育专员、村委副书记等,退伍绝不褪色,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2001-2014在金乡宏泰集团后勤部门工作。2018年在家乡创办苏鲁豫边区复兴红色文化博物馆,2019年5月在第七届“让城市有爱--最美济宁人”大型公益评选活动中,荣获济宁市委宣传部和文明办颁发的“最美济宁人”荣誉称号。

守初心 担使命 创建复兴抗战博物馆

马金朋常说“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不仅是政府的事情,老百姓也该积极参与,我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和老党员更应该担负起这份责任,为国家和社会多做些贡献。”

“孩子们也都成家立业了,有生之年能为社会和下一代做一点有益的事,没有白活,也对得起曾经穿过的军装”。

抗战时期,马金朋的家乡鲍楼村为湖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是苏鲁豫边区党政机关的驻地。家乡的党和人民经历了长期的革命斗争,写下了艰苦曲折、英勇奋斗,前仆后继的光辉史迹,为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取得了革命斗争的胜利。1938年5月,侵华日军曾在金乡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山东“八大惨案”之一“金乡惨案”,共有三千多人被屠杀,然而这段尘封的历史我们很多人并不了解。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然而至今家乡周边还没有一座抗战主题的博物馆,不能让这段历史尘封在课本里!为了红色基因的传承和抗战精神的弘扬,经和家人商议,决定建设一座免费开放的抗战纪念馆。把家里唯一的老宅拆掉,用于博物馆建设场地用地;把自己的养老积蓄和孩子们的支持资金共筹资320多万,用于场馆的建设和文物征集,自己毅然决定放弃城市安逸生活回到农村负责场馆的日常管理。

场馆建设期间,为了更好的把资金用在征集文物和观众参观体验上,尽量控制预算节省费用,装修材料直接从厂家预定,自己虽然身患高血压,冠心病,但能自己干的就自己干。粉刷墙、地面漆施工时正值暑期,恰逢当地农忙工人难找,密闭的馆内温度高、通风差、漆味浓,导致自己中暑,病了好几天。

为了能够在春节期间试开放,如期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布展得加紧进行,正好赶到2018年的严寒时节,一千多件精选的文物,由于每件都要分类布展,工作琐碎而细致,几乎每天都得工作到深夜凌晨2点左右,寒冷的深夜在空旷的展厅和家人摆放着展品,冻得直跺脚,其中滋味只有自己知晓。

博物馆的如期开放得到了各级党委和媒体的大力支持,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山东卫视新闻联播、山东卫视公共频道(民生直通车)、山东卫视生活频道(生活帮)、齐鲁晚报、齐鲁网、山东省委宣传部“大众网”、齐鲁壹点、齐鲁晚报“果然”视频、济宁新闻联播、济宁电视台“安舒在现场”专栏等主流媒体均有大量报道。人们纷纷走进博物馆,通过馆展文物了解历史、走进历史、铭记历史,马金朋觉得曾经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一天是军人 一生是军人

今年马金朋同志正好70周岁,由于严重耳聋,金乡县残联为他办理了一级《残疾人证》。虽然身体承受着耳聋、高血压、眩晕病等疾病的困扰,但他仍然始终不忘军人初心 永葆军人本色,坚持在一线工作岗位上……

0

下一篇:济宁市第四届广场健身操舞精英巡演赛举行

上一篇:济宁一冒牌“保安”睡醒一睁眼,满屋都是警察……

网友留言评论(0)
验证码:
 
文明上网 礼貌发帖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