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宁一位87岁老院长退休前,结束最后一次门诊的视频走红微博。老院长笑着转身,亲手关掉门诊室灯光的一瞬间,有人为之感慨,有人为之心酸,但更多的网友则在留言中表达了对老院长满满的“爱”,希望他回家后可以种花养草,安享晚年。
目前,已经回到临沂家中的董老院长身体安好,并拍摄了一段视频向网友和医院同事表达了谢意,再次叮嘱后辈,要守住初心,做个好医生。
退休近一个月,留下了“爱”与“责任”
12月25日,济宁医学附属医院名誉院长董殿阶在接受了同事们送上的一束鲜花后,微笑着离开了他深爱的工作岗位,结束了自己65年的从医生涯。
下班前,他拍了拍科室年轻医师们的肩膀,笑着说,“我明天就不来了,大家好好的,有事给我打电话。”
“跟董老工作学习了八年,老人家忽然退休了,这段日子里,我们感觉有些不适应。”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二科里,主治医师房芳忙碌着手上的工作,心里却和其他同事一样,有些空落落的。
冬天给病人听诊时先捂热听诊器,每次查房时要跟病人笑着聊上许久,上下楼不坐电梯怕耽误病人的事,门诊坐诊早去晚归自备加班餐……房芳细数着自己记忆中关于老院长工作的点点滴滴,每一处都渗透着老人对医生这份职业的责任和对病患的关爱。董殿阶告诉他们每个人,首先要学会“爱”病人,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去对待他们。
房芳说,董院长用行动教会了他们如何做个好医生,这份坚守了65年的“爱”与“责任”,早已在医院里延续了下来。
病人不舍,“他和我们共同生活了许多年”
“和他说上几句话,俺这病就好了一半儿!” 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二科,这是一句最朴实不过的话,也是病人们常挂在嘴边上的话。
心内二科的病人们最期待的事,就是董殿阶准时出现在病房。
病人或家属都会在他查房时问很多问题,他们也喜欢听董殿阶给他们讲笑话聊家常。然而,大多数病人并不知道,董殿阶不工作时总是很少说话,只有面对患者时,他才会交待很多事,把患者当成自己家人。
“我们每次问他关于自己的病情、治疗过程、治疗之后会怎么样这些事情时,他都会仔仔细细地给我们讲清楚,让我们心理上没有负担,开药打针,从来都是经济实惠,让我们没有经济负担,这些年董院长都是这样为我们治病,和我们共同生活。”在医院接受了八年治疗的杨继山是董殿阶的老病号,他特意加重了“共同生活”这四个字,在他看来,这是他们医患关系得以如此亲密的秘诀所在。
与科里所有病人一样,杨继山从入院检查到治疗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董殿阶。杨继山说,这些年来,他们都已经习惯了董殿阶来准时查房,为病人“宽心”,无论寒暑,老人家都十分守时,给人感觉就像是共同生活在一起。
老院长的日常:普通人难以做到的“普通”
董殿阶这一次“下班”,是真正地退休了。
跟过去的每一天一样,他依旧穿着普通,面带微笑地跟随医院里的人群走出大门,到公交车站牌前等车,然后在每天两点一线的路上,渐渐融入城市的洪流中。
“老人家住在济宁医学院老校区附近,每天上下班都乘坐公交车,不用医院的配车,不用休息室,上班早到半小时,放假时必须要来医院转一圈,确定没事才回家。”与董殿阶一起共事了十二年的护师王杰翻看着网络上热传的那段视频,脸上写满不舍,王杰回忆,董院长有个习惯,他会把患者一页页的病历纸用胶水黏在一起,科里人一看就知道是董老的病人,董院长还坚持每天看报纸、做笔记,不断学习钻研各地最新的病例和技术,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王杰说,董院长对“医生”的热爱,超越了很多医生。
他曾在除夕夜里救治了一位老年病号,握着病人的手直到大年初一的中午;他经常在下班后,跟邻居“杀”象棋时,被病人家属找到“看片子”;每当需要出差时,他要先跟病人“请假”,有时怕病人找不到他,还会把自己家里的座机号码留给病人家属……
董殿阶还很爱护同事们,医院为他准备的休息室,他让给了年轻同事,工作时见年轻同事辛苦,常常悄悄在他们身后搬过一把凳子。科室里一些年轻的医护人员很想偷偷地叫他一声“爷爷”,因为他对病人的备至关怀和对工作的毫无保留,为年轻人诠释出了真正的“大爱无疆”。
13日下午,董殿阶特意在临沂的家中录下了一段视频。
“没想到会得到这么多祝福,特别对于我身体健康的关怀,谢谢大家了,提前祝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董老说,好多年轻医生都已经非常出色了,他非常欣慰,希望他们继续努力,当一个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