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个孙悟空!”“我要个猪八戒!”在邹城市孟府景区里,寻着一声声稚嫩的童声,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摊子被游客围的里三层外三层,他就是济宁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吹糖人代表性传承人——齐振义。
为学吹糖人,连续三年拜师
并不是所有的事情因为热爱才会开始。齐振义说,当年是为了养活自己,拜师学习了这门手艺,没想到一干就是40年。
16岁那年,齐振义来到邹城市峄山风景区赶山会,看到吹糖人的摊位前围满了游客,他也想学习这门手艺养家糊口。“在当时,吹糖人并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民间艺人谋生的手段。”齐振义说,小时候因为意外,脊骨出了问题,不能久坐,主动提出拜师学艺的他被婉言拒绝了。
不放弃的齐振义一连三年都来拜师,最终打动了师父,开始了他的吹糖人之路。
一张长方形木桌,桌上有一个木箱围栏,里面包括一个用油漆桶改造的简易小炉、一个平底小锅子。简单的一方天地,承载了齐振义追求幸福生活的所有。
指间生花,他把生活“熬”成了热爱
熬糖、搅拌、揉捏、成坯、吹塑,齐振义吹糖人的每个过程都透着熟练和细致,不一会,十二生肖和各式各样的花鸟鱼虫就出现在人们眼前。
在这行云流水动作的背后,是齐振义一天天忍着身体不适苦练出来的。“糖必须要在高温下才可以搅拌、揉捏成形,拿在手里经常会烫掉一层皮,时间久了就成茧了。”齐振义说,最初养家糊口的想法,慢慢像“熬糖”一样,熬成了对这门手艺的喜爱。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糖块,糖人的原料由之前的糖变为现在的蜂蜜、桔梗面、冰糖的混合物以及秘方。”齐振义经常钻研创新吹糖的方法和原料配方,现在做出的糖人是具有止咳祛痰的功效。他用的炉子也由之前燃烧的麦秸秆换成了锯末,暗火燃烧,无烟而且环保。
为传承绞尽脑汁,吹糖人也要“从娃娃抓起”
“曾经有一位青岛的女士来旅游看到这个糖人的时候,说自己已经好几十年没有见过吹糖人的了,今天有幸能再次看到,很是感动。”齐振义说,虽然很多人都喜欢看吹糖人,但是很少有人愿意去学。也有想来学习的人,但是因为确实是不挣钱的手艺,他们也选择放弃了。
怎么才能吸引更多的人爱上吹糖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呢?齐振义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一招,让游客自己体验吹糖人。
“这几年我都会主动让孩子们自己吹糖人,然后就会有许多家长拍下孩子体验的视频,希望在这个吹塑的过程,既能让他们感受到乐趣,也能让这门手艺传播的更广。”现在,齐振义经常受邀去幼儿园等地表演吹糖人,他认为,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一些民间手工艺的喜爱,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齐振义希望吹糖人的这门手艺能够更好地保存、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