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集团的职工张华东捡到一笔近25万元的“巨款”,但他没有丝毫犹豫,以最快的速度联系到了失主,在完璧归赵的同时,完成了一次诚信之旅。2018年6月8日上午,邹城市交运局职工郑永芳一行三人来到兖矿集团东滩煤矿,将一封感谢信和写有“拾金不昧 品德高尚”的锦旗送到煤质发运中心职工张华东手上。直到这时,大家才知晓此事。
拾到巨款 他比失主还焦急
2018年6月4日晚,张华东在邹城市交运局家属区楼道内捡到一个黑色公文包,打开后发现包内有现金、代征税款等合计价值近25万元。看到那么大一笔金额,张华东当时就着急了起来,“这可能是人家一辈子的收入,这可了不得啊!”
考虑到失主此时必定心急如焚,张华东立刻打开公文包仔细检查。在公文包的钱包夹层里他发现了失主郑永芳的联系方式。经过一番细致严谨的核实,确定失主就是郑永芳无误后,张华东将公文包及其中的物品原样归还。郑永芳拿着失而复得的公文包非常激动,当场拿出1万元现金表示感谢,却被张华东婉拒。“老哥,我当初真以为包是回不来了,那一刻整个人都懵了。后来接到你的电话,我太激动了,谢谢你,真的谢谢你!”见张华东坚持拒绝自己的感谢金,郑永芳郑重地向张华东鞠了一躬。
“不是我的钱我一分也不能拿。”拾金不昧的事情传开后,矿上及单位认识张华东的人见了他都会主动打招呼,并竖起大拇指赞叹一声好样的。面对众人的赞扬,张华东很朴实地表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一次偶然 他走上志愿服务之路
其实熟悉张华东的人都知道他是个热心肠,已经从事公益服务多年,拾金不昧、乐于助人,这是他的一贯作风。
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买菜回家的张华东,在经过小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时,看到“每周五志愿服务”的宣传栏。具有家电维修技能的他感觉这是一个既能发挥自己特长又能方便邻里的好机会,便加入了志愿服务队,为需要帮助的职工群众服务。
精湛的技艺、热情的服务、爽朗的笑声,这些都是张华东明显的特征,而他最大的收获就是帮助他人时的那份喜悦。“听着大伙欢快的笑声,我心里就特别高兴。”张华东说:“这就是咱们志愿服务温暖他人、快乐自己的精髓!”
2017年,兖矿集团东滩煤矿正式成立了覆盖范围更广、服务人群更多的暖心志愿服务团队。得知这个消息后,年近50岁的张华东第一个前往服务中心大厅报名。“矿上这次的志愿服务平台覆盖面更广、服务更规范、能够服务到的邻里朋友更多,我有一门手艺,就要出这个力气,方便大伙就是方便自己嘛!”
为了便于职工群众更好地联系暖心志愿者,张华东跟随第三服务小分队,利用公休日的时间共同建立了“暖心技能特长信息库”“困难职工需求台账”“暖心志愿服务连心卡”,并按照暖心工作性质、专业特长和服务意向进行细致分类。分类及统计的过程中,他一个个的打电话询问,一家家的上门递送特长卡片并收集汇总需求信息,同时将职工群众的所盼所想及时张贴在服务中心,定期组织暖心志愿者认领,成为了暖心志愿服务中心响当当的“爱心传声筒”。
每个周五的早晨,张华东都会早早地来到东滩矿志愿服务站,准备好工具,按照登记好的门牌号上门服务,风雨无阻。他说:“就是想帮大伙修修家电设备,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服务大家,快乐自己,服务的人越多我越高兴。”
本报评论
拾金不昧 温暖人心
一次善行,可以温暖人心,也可以温暖一座城市,展现出一座城市的文明风貌。拾金不昧的张华东就是我们这座城市道德文明的一个缩影。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美德之一,是和谐社会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长期以来,“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人们对理想社会道德前景的美好期待,我国传统道德规范也要求人们拾金不昧,以至于“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的歌谣被传唱了一代又一代。虽说当前在越来越崇尚金钱、物质的社会里,一些人的道德意识越来越薄弱,路不拾遗的现象几乎消失,然而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更应该在社会上发扬这种美德,或想办法让这种美德传承下去,如可对拾金不昧者进行奖励等。
张华东的故事告诉我们,传统美德从来没有走远。从张华东的角度来看,或许他觉得自己其实也没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确实,他偶然间发现了别人的财物,并及时送达失主手中,算不上英雄壮举,但这件事却向我们诠释了道德的力量,也展现了他心灵的美好和品格的高尚。从此事引起的反响来看,人们对张华东的事迹称赞有加,也折射出人们对美好品德的敬意,以及对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做人的认同。
不慎丢失了财物,发生在谁身上都会焦急万分,试想,当你不慎丢失东西,是否迫切盼望有人能拾金不昧,完璧归赵?这就需要我们都能有“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的道德品质,捡到他人的东西,自觉把它归还失主,以解失主燃眉之急。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和谐美好了。社会需要拾金不昧的精神,社会崇尚拾金不昧的精神,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行动来实践这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