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重要论断,为济宁市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蓬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济宁市人民政府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济宁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统筹行政保护、司法保护、社会共治,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建设,努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在打造法治营商环境上强化
行政保护的“基础性”
提升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服务效能。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案件办理规范,统一执法标准,规范执法;组织执法办案沙龙,以案释法,案源分流,发散思路;开展双向执法联动,市县一体,县县互动,交叉执法,以案代训,激发活力;依托“一城五区”市场监管体系,加入分级分类信用监管,实施联合惩戒,加强信用管理;加强部门合作,根据不同节假日特点,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强化协同,任城区市场监管局办理一件违规使用驰名商标宣传案入选全省2020年度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文化和旅游局健全版权侵权查处机制,持续优化版权生态,查办的“5·21”侵犯著作权案,被国家版权局评为“2020年度全国打击侵权盗版十大案件”。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立植物新品种基础信息数据库,针对农业和林业植物新品种开展专项行动,建立种苗质量可追溯体系,从源头保证种苗质量和品种的真实性。
在打造法治营商环境上强化
司法保护的“专业性”
公安局以“昆仑2021”专项行动为抓手,针对假冒伪劣犯罪跨地域、产业化、链条化的特点,打一场“集群战”;建立“市县所一体化”工作机制,打一场“信息战”;开展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团伙性、系列性、跨区域性案件的破案攻坚,打一场“攻坚战”,侦办的“3.17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受到中央、省市各级领导批示肯定。济宁市人民法院在全省率先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审判中强化取证程序保障,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实行简案快审、普案标审、繁案精审,优化诉讼程序,提高审判质效。山东济宁“5•21”郑某、刘某、济宁双星制版印务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罪入选2020年度知识产权全国十大典型案例;山东瀚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王某侵害商业秘密案入选全国优秀百篇文书、山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检察院在济宁市院、曲阜市院、高新区院开展集中知识产权统一履职试点,强化综合保护,构建“捕、诉、监、防、治”全链条一体化保护机制,实现知识产权多层次、综合性司法保护。聚焦标准化建设,探索建立“检察机关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标准体系”,为全省检察机关开展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提供“济宁样板”。依托“互联网+”,创新搭建“专家库”“案例库”“案件库”“企业库”四个数据库,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真正实现服务“随时随地”“随叫随到”,办理一起侵犯著作权案,成功入选山东省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精品案例。
在打造法治营商环境上强化
社会共治的“多元性”
积极培育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和维权援助等纠纷解决和法律服务机构,成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16家,知识产权仲裁庭1个,维权援助中心及工作站9家;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诉调、仲调对接工作机制,筛选4个调解组织、16名调解员对接法院在线调解平台,为创新主体提供多元化纠纷解决渠道;引导专业市场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规范专业市场知识产权商品管理,指导企业成立知识产权重点行业保护联盟,共同抵御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嘉祥大豆产业、鱼台工业潜水电泵产业获批省级重点行业保护联盟,金宇汽配城获批省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