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创新发布形式,采取“发布厅发布+活动现场采访”的新型模式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全方位、多角度介绍2021“爱上大运河”大型跨省全媒体行动济宁站有关情况。
2021“爱上大运河”全媒体行活动将通过“幸福照相馆”展现运河沿线居民的幸福生活,以西子国乐、宋韵文化为抓手,把江南的丝竹雅韵、宋韵文化与各地运河文化相结合,特别是来到济宁,与任城区“运河记忆”文化旅游项目结合,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助力打造人文运河、生态运河、魅力运河。
从2019年开始,杭州文广集团携手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运河沿线京、津、冀、鲁、苏、浙六省九城市融媒体中心及兄弟媒体,在各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共同推出“爱上大运河”大型跨省全媒体行动。活动形成了中央、省、市、区四级联动的矩阵式新媒体传播,围绕“大运河”达到了同频共振的效果。中宣部新闻局第327期《新闻阅评》以“媒体联播爱上大运河彰显融合优势”为题,对“爱上大运河”全媒体行动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点赞。
运河之都 济州古城
任城区是济宁中心城区。这里历史悠久,夏为有仍,周封任国,秦置任城郡,宋代成为全国第三大城市,元明清大运河治理最高行政机构均设于此。这里文化繁荣,融南汇北的运河文化、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独具特色的汉唐文化,交相辉映,代代相传,绵延不绝,素有“运河之都、济州古城”之美誉。这里名人辈出,诗仙李白在此寓居23年,《任城县令厅壁记》等多篇诗词流传千古;我国词坛泰斗乔羽先生生于斯长于斯,“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广为传唱,经久不衰。
运河兴,则城市兴。近年来,任城区以大运河为骨架,传承历史文脉、讲好运河故事、贴近群众需求,有序开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通过积极做好“靠水吃水”的生态 旅游文章,将“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布局建设成“一河两岸、三街六巷、四馆五点”的特色文旅品牌,实现运河文化的保护性传承,让古迹古街焕发新生机,实现城市发展和运河遗产保护相得益彰。
“运河书屋”、段玉鹏艺术馆、“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一个个新的运河文化地标拔地而起;非遗曲艺山东落子改编唱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塑、剪纸、绣球、葫芦烙画等形式越来越多样……近年来,任城区大力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深入挖掘释放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全社会形成了关心支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
拥有2500年历史的大运河,是贯通南北的文化长廊,也是联系不同区域的重要经济动脉和生态廊道。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雅宋韵致 千年运河”2021“爱上大运河”大型跨省全媒体行动,通过线下活动、移动直播、H5、短视频、抖音话题等多种新媒体手段,发掘济宁大运河沿线故事,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意义深远。
通过参加此次活动,有助于深入挖掘任城区运河文化资源,助力发展文旅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奋力走出一条“以河兴区”的新路子,谱写出“古运河、新动能”的新篇章。
“运河记忆”项目是济宁市挂图作战一级星标项目,是整合盘活城区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城区旅游引擎、拉动城区夜经济繁荣发展的带动性、引领性项目。
该项目位于济宁市古运河沿岸,周边文化资源丰富,涵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大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太白楼、天井闸,以及老运河原生古迹、古街、古树等空间节点,总面积约200亩,水域面积约9.61公顷。
“运河记忆”分为三期进行规划建设,一期打造南岸街步行街夜游览、水上游览、运河戏院、南岸街立面改造四个项目。其中:南岸街东起清平桥、西至南门桥,全长约500米,以传统文化为主线打造业态商业步行街。水上项目东起东大寺,西至草桥,全长约2.1公里,水上设置摇橹、画舫游船供游客漫游老运河。二期完成“三街六巷”的建设。三街即:小闸口西街、大闸口南岸街、纸坊街;六巷即:竹竿巷、清平巷、打绳巷、永宁巷、清宁巷、宣阜巷。三期完成整个规划范围内项目建设。
9月30日“运河记忆”水上夜游览项目正式启动,10月1日国庆黄金周期间,项目日接待游客约10000余人次,成为广大市民休闲游玩的打卡圣地。
下步,“运河记忆”项目将依托厚重济宁老运河文化,通过对“一河两岸、三街六巷、四馆五点”的精心布局和建设,把“运河记忆”文化街区打造成看得到的任城(景)、品得到的任城(食)、听得到的任城(音)、摸得到的任城(非遗),给济宁市民和外地游客一个来得了、住得下的理由,使其成为民俗风情的集萃地、特色旅游的承载地、城市休闲的目的地和展现“济宁运河之都”的文化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