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省慈善条例》
2021年3月24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山东省慈善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7月1日起施行。 《条例》是我省制定的第一个专门规范慈善组织、慈善活动及其监督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在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条例》共九章七十二条,配套衔接上位法,对《慈善法》及其配套政策中的一些重要制度进行整合、细化、补充。 《条例》立足山东实际,紧扣制度创新,突出八大亮点: 一是突出改革导向,推动慈善领域“放管服”; 二是总结疫情防控经验,对慈善组织参与应急募捐救助进行规范; 三是与时俱进,明确规定慈善组织公募资格退出机制; 四是积极回应社会热点问题,规范个人求助行为; 五是坚持问题导向,解决慈善组织普遍反映的开具捐赠票据难点问题; 六是立足实际,对专项基金的设立进行了规范; 七是强调慈善组织不得为保证人,以充分保护慈善财产; 八是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对遗产捐赠作出规定。
济宁慈善事业发展情况
济宁作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自古就有乐善好施、积德行善、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始终保持着一种善意浓浓、善心涌动、善行如潮的社会氛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慈善工作列入打造首善之区、建设美德济宁的战略规划,围绕打造“慈润济宁·善行万家”品牌,突出文化引领,推进机制创新,全市慈善事业实现了高质创新发展,慈善工作已成为展示济宁对外形象的一块金字招牌。我市连续五届荣登中国城市公益慈善百强榜50强、2018年跻身全国16强,26个单位和个人先后荣获中华慈善奖、山东慈善奖,“大病医疗救助”项目获评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
2020年,全市累计募集慈善款物5亿元,其中募集慈善抗疫款物1.88亿元;拨付抗疫款物2.18亿元,发放慈善救助款物2.81亿元,实施了“情暖万家”“康复助医”“朝阳助学”“慈善拥军”“关爱环卫工·夏日送清凉”等慈善救助项目和活动,帮扶解决了19.46万人(户)困难群众的上学、生活、就医等民生问题;“腾讯99公益日”网络筹款活动募集善款1793万元,公众筹款额、筹款总额居全省首位;慈善义工发展至42.23万人,设立服务项目22个,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文明创城、社区服务、法律援助、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年初,济宁慈善中国好人秋英爱心义工团负责人司秋英、山东恒信集团董事长司相芳2人被列入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表彰范围,占全省被表彰人数的三分之一;泗水微公益协会会长孙建涛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是全省唯一一个慈善组织领域类的获奖者。
下步工作
下步,我市将以学习宣传贯彻《条例》为契机,围绕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进一步发挥儒家慈善文化优势,优化慈善项目,拓展募捐渠道,提升救助实效,营造“人人可慈善、慈善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把济宁慈善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加大慈善宣传力度。结合“中华慈善日”“慈善公开周”等重要节点,充分运用电视、报刊、微信等载体,采取专题讲座、研讨座谈、有奖竞答等形式,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慈善事业。
创新慈善捐赠机制。扩大慈善冠名基金、项目定捐、结对认捐规模,拓展网络募捐、公益创投等募捐渠道,优化完善慈善救助项目,营造“全民慈善”的浓厚氛围。创新推动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让广大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完善慈善监管体系。以慈善组织为重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联合执法工作,推进依法治善、依法行善,增强慈善事业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构建慈善社工发展体系。依托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优化社会工作服务体系,聚焦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提共精准化、精细化、专业化服务,推动慈善社工事业融合发展的“济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