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热点关注 > 正文

官方数据出炉!2020年济宁市经济运行情况来了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复杂严峻经济形势,济宁市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全面落实“六稳”要求,扎实做好“六保”工作,经济运行持续复苏向好,主要指标加快回升,多项指标好于全省平均,高质量发展势头持续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显示,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4494.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25.61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1761.69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2207.01亿元、增长3.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7:39.2:49.1。

一、农业生产总体平稳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99.5亿元、增长2.7%,增速较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从行业类别看,农业产值552.2亿元、增长4.7%,林业15亿元、增长11%,牧业265.7亿元、增长0.8%,渔业83.7亿元、下降4.8%,农林牧渔服务业83亿元、增长4.8%。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呈现夏、秋、全年均增态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075.5万亩,与上年持平略增;平均单产448.9公斤、增长1.6%;总产量为482.8万吨、增长1.6%,连续7年稳定在450万吨以上。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高值高效经济作物逐年增加,蔬菜播种面积252.1万亩、增长3.1%,总产707.3万吨、增长2.3%。畜牧生产逐步恢复,生猪存栏209.4万头、增长3.5%。

二、工业生产持续加快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较年初提升17.5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升4.5个百分点,增速连续5个月实现增长。行业增长提速扩面,全市38个大类行业中,21个行业实现增长。

制造业引领作用增强,增加值同比增长7.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2个百分点,是全市工业加快回升的主导支撑,其中装备制造增长12.2%、造纸行业增长13.6%、建材行业增长10.6%、食品行业增长12.4%、橡胶行业增长22.4%、纺织行业增长14.3%,合计拉动全市工业增长4.6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持续改善,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3174.6亿元、下降4.34%,降幅连续5个月收窄。

三。服务业生产明显改善

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01.7亿元、增长8.0%,较年初提升8.8个百分点,较上年提升32.7个百分点,增速连续8个月实现增长,特别是自下半年以来逐月加快创下年内新高,高于全省5.4个百分点。10大行业门类中6个实现增长,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个行业持续高速增长,分别增长29.5%、93.7%,合计拉动全市服务业增长6.1个百分点。

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及相关服务、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等为代表的高技术服务业保持平稳增长,实现营业收入86.3亿元、增长7.5%,增速较年初提高10.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服务业增长2.2个百分点。

四、投资增速稳步提升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较年初提升27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升6.8个百分点,增速连续6个月实现增长。重点领域支撑有力,内环高架主线通车,鲁南高铁提速推进,基础设施投资持续高位运行,同比增长16.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3.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个百分点。

新动能投资加快,“四新”产业投资增长23.2%,占全部投资比重62.2%、同比提升10.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4.8%,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1.6%,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7倍,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27.6%。民营经济活力加速释放,民间投资增长10.3%、较年初提升35.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5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提升至77.8%、较上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

五、市场需求加速回暖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27.3亿元、下降1.2%,较年初收窄15.9个百分点,降幅连续9个月收窄。重点商品零售基本面持续改善回升,21类商品中17类较年初好转,改善回升面达81%,12类商品提升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其中汽车销售持续升温,全年增长12.3%、较年初提高44.2个百分点,占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比重为44.7%,拉动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增长4.7个百分点。消费升级产品改善明显,新能源汽车增长30%,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用电器增长1.7%。

出口贸易克服疫情不利影响保持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545.1亿元、增长18.3%,增速较年初提升23.7个百分点,较上年提升10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0.8个百分点。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486.3亿元,增长26.1%,占全市外贸总值的89.2%、较上年提升5.7个百分点;机电产品、特色农产品出口较快,分别增长48.7%和20.2%。

六、财政金融持续回升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1.8亿元、增长1.7%,增速较年初提升1.4个百分点,较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税收收入301.9亿元、下降0.3%,降幅较年初收窄1.6个百分点,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73.3%。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5.9亿元、增长4.3%,与民生相关领域财政支出快速增长,卫生健康增长16.4%,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12.1%,农林水增长8.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568.1亿元、比年初增加640.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783亿元、比年初增加702.1亿元,新增贷款增量增幅再创新高。不良贷款有效化解,年末全市不良贷款余额69.5亿元,比年初减少43.2亿元,为“十三五”期间最低值。

七、发展质效提升改善

营商环境大幅优化,市场活力加快释放,新增市场主体14.35万户、增长6.6%,年末市场主体累计82.32万户、增长14.6%,新增“四上”企业和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实现“双过千”。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61元、增长4.3%,增速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38368元、增长3.3%,农村居民18653元、增长5.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收入比值收窄至2.06、较上年收窄0.04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工业、投资、服务业主要指标逐月提升,明显好于上年同期水平,全市经济正逐步走上正常运行轨道,机场、高速、高铁等大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四新”投资、民间投资占比均居全省前列,经济内生动力更加强劲,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势头持续巩固。但也应看到,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经济运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新兴产业支撑能力不足,行业、区域发展不均衡,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压力仍然较大。全市要按照各级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聚焦新兴动能培育,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加快制造业“231”产业集群发展,抢抓消费升级大趋势机遇,政企联动扩大促消费系列活动,深挖消费增长潜力,聚焦投资结构优化升级,引导投资向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集聚,夯实“十四五”发展基础,奋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走在前列。

0

下一篇:官方回应来了!济宁人符合这些条件,返乡不用隔离

上一篇:官宣!春节假期小型客车高速公路免通行费

网友留言评论(0)
验证码:
 
文明上网 礼貌发帖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