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积极引导广大第一书记坚持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驻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尖兵”作用,靠在一线、带头实干,在各自的帮扶“责任田”里深耕细作,因地制宜探寻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多元化路径,结出了累累硕果。
盘活闲置资源 实现资产增值
广大第一书记对村集体闲置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有效盘活,努力变废为宝、变弃为利,拓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微山县马坡镇于庄村第一书记帮助村“两委”充分利用多年闲置的20亩水塘,发展藕虾混养,将废弃资源利用起来,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万元。金乡县灵显庙村第一书记协调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11亩,入股现代化观光鸵鸟养殖基地,村集体每年保底分红3.3万元。济宁太白湖新区石桥镇罗场村第一书记在深入调研、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与村“两委”成员多次商议,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将142亩废弃坑塘进行平整复垦,由村集体统一进行经营管理,种植粮食作物,把废弃坑塘变成集体增收的“聚宝盆”,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7万元以上。
延长产业链条 三产融合发展
广大第一书记在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的基础上,引领农业与二产、三产融合,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促进村集体增收。兖州区新驿镇孙村第一书记带领村集体一期建设60亩金银花种植示范基地,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经营管理,形成种植、采摘、烘干、销售一条龙金银花产业链,预计今年产量可达3000斤,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5万元。济宁高新区西王因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建设了40亩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种植食用菌、草莓、有机蔬菜等,打造集经营、采摘、观光和科研基地为一体的新型生态农业综合体,项目一期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不仅为村集体增加10万元收入,还吸纳60余名村民务工致富。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盛庄村第一书记带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立高标准无花果种植基地,形成培育、种植、烘干、现场采摘、网络销售等为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可达10万元以上。
建设经营场所 发展物业经济
针对农业特色产业基础薄弱的村,广大第一书记积极引导村级组织建设经营场所,探索开展物业租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增收。任城区李营街道庄头村第一书记对废置的村小学旧址约4000平方米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利用其中600平方米建设村卫生室和公共厕所,将其他区域打造为庄头村电商孵化基地,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20万元租赁收入,同时解决了村内部分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嘉祥县纸坊镇铁坡村第一书记统筹使用帮扶和村集体资金40万元,建设700平米高标准厂房对外租赁,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并带动部分村民就业。梁山县拳铺镇褚庄村第一书记充分利用帮扶村紧靠梁山工业园区的位置优势,统筹帮扶资金120万元建设1400余平方的标准化厂房一处,对外出租给当地企业,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2万元。
推进土地流转 发展规模种植
广大第一书记鼓励集体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小块变大块实现规模经营,提升土地种植效益,培植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泗水县杨柳镇小颜庙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流转土地30亩,建设温室大棚24个,以培育地瓜苗为主,其他时间种植西瓜、土豆等,每年可有6万元大棚租赁收入。鱼台县张黄镇军城村第一书记利用帮包村土地资源和传统农作物种植优势,流转土地30亩,打造“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共收获高标准绿色稻米2万余斤,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6万元。汶上县郭楼镇郑家村第一书记结合当地传统和经验,与村“两委”共同推动流转土地200亩,打造金丝皇菊种植基地,预计亩产可以达到2000斤以上,能够带动村集体增加收入10万元。
集聚资源力量 飞地抱团发展
为提高第一书记项目资金使用效率,广大第一书记整合各方资金,推动示范项目建设,实现“抱团发展”。曲阜市吴村镇巧借“飞地招商”概念,统筹多个第一书记村的项目资金,在吴村镇丛庄村集中建设了占地30亩的18个冬暖式钢结构大棚种植网纹瓜,所有参与村按比例分红,共同增收创收。邹城市香城镇龙水村第一书记整合帮扶资金,精准发力,引进立晓农业科技公司,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龙水村建设60亩芦笋育苗种植基地,预计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6万元,有效解决附近3个村的劳动力就业问题。金乡县统筹李堌堆村、郭庄村等10个第一书记村帮扶资金,将零散资源整合打包,集中投资220余万元打造为农服务中心,新建综合服务窗口1000余平方米,加工车间1100余平方米,新建冷藏仓储库3300多平方米,采购安装机械设备设施22台套,招引项目入驻,为周边村民提供劳动力就业岗位300余个,通过“租金+分红”方式带动各村村集体经济稳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