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上午10点,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国内最大规模推土机装配生产线上,工人们各司其职、忙中有序。随着近200米长的链板有节奏地向前拖动,3万多个零部件组装在一起,一台智能化推土机走下生产线。
“从2月10日正式复工复产以来,已经正常运转了1个月。”公司办公室主任刘俊峰告诉记者,“这多亏了16份复工复产函!”
原来,山推刚复工复产时面临着“粮草不足”的问题——年前库存零部件仅够维持10天的生产,而市内的115家零部件配套企业分布在多个县(市、区),多数还没有复工复产。如果配件跟不上,这家拥有4000多人的企业将面临停产。
企业有难题,政府来助力。当山推将零部件配套企业复工复产名单报给济宁高新区、济宁市工信局后,围绕调动零部件配套企业同步复工的工作在相关部门紧锣密鼓开展起来。
“当前山推股份积极响应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千方百计稳定生产,急需为其配套生产的供应商加紧复工生产。请你单位迅速组织动员辖区内相关企业尽快复工生产……”济宁市工信局办公室副主任魏明灿根据配套企业轻重缓急,马上拟定了12份《关于组织山推股份生产配套企业复工的函》,发往相关县(市、区),督促山推配套企业,在做好防疫工作前提下,尽快复工复产。
接到协调函后,为山推配套的73家企业很快复工复产。但是到2月15日,济宁市内仍有42家配套企业没有复工。魏明灿再次拟定4份复工复产函,督促42家配套企业做好防疫工作,尽快复工复产。不久,山推位于济宁市内的115家零部件配套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刘俊峰心里悬了10多天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16份复工复产函帮助山推续上了供应链,而济宁另一家企业梁山菱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运输问题的解决,背后也有市政府的身影。
公司总经理江继超告诉记者,1个多月前,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公司正常产销机制。临时交通管制导致1.5万吨味精、鸡精、米、面、面条等产品积压。上游原料进不来、下游客户得不到产品,公司供应链、销售链受到了严重影响。
最终,在济宁市相关部门的协调下,菱花2月13日顺利拿到了省市县三级运输通行证明,12天后,菱花所有积压产品全部运出。
为帮助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济宁先后建立指挥部领导、分层级包保等7套市县一体服务重点工业企业发展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工业企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让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有章可循;出台企业职工复工返岗通行证制度,方便企业职工返岗出行;2月18日,济宁市委又成立经济运行应急保障指挥部,牵头负责综合协调组和投资运行组,建立“四上”企业联络员制度,清单化解决重点企业资金不足、原材料采购难、用工难等问题,打通了企业复工复产堵点、难点。
济宁市工信局局长刘刚介绍,截至3月8日,济宁市工业企业复工电力指数达到74.28,位居全省第二位;截至3月11日,济宁市规上企业能复尽复,复工复产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