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限度的降低秋冬季污染积累和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力争通过科学精准管控达到生产经营和污染减排的双赢……”这是济宁市绿色管控的目标愿景。现如今,环境执法人员依托绿色管控平台系统,在线下执法的基础上,可轻松实现对企业的线上智慧监管,及时对污染治理水平好的企业开放“绿色通道”,对台账记录不良的企业带上“绿色紧箍”,有效避免“一刀切”。
近年来,济宁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2018年秋冬季绿色管控基础上,进一步加严标准、细化措施,智慧监管、追踪溯源,创新实施秋冬季绿色智慧管控新模式。
精准施策,构建绿色引领的污染防控政策体系
济宁市创造性提出秋冬季“3+4+5”绿色管控新模式,实施绿色错峰、绿色应急、绿色施工3大绿色管控工程,明确了职责明确、标准加严、动态管控、考核问责4大绿色管控原则,按照精准分析研判、统一指挥调度、开展精准督查、严肃处罚问责、实施信息公开“5步法”绿色管控督查。邀请中国建筑协会、清华大学等国内环保领域行业专家对全市重点行业逐一把脉会诊,分行业调研企业60余家,在国家AB级行业分级标准上进行细化,制定了30余个行业绿色错峰、绿色施工、绿色应急豁免标准,指导企业深化治理,通过绿色管控推动全市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深化升级。
线上申报,构建科学公正的标杆企业评选体系
2019年,济宁市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合作,在全省试点开发建设“济宁市大气污染源分级管控调度管理平台”和“济宁绿色管控APP”,按照国家省市ABC分级管控要求,建立绿色管控清单,组织全市7000余家企业单位进行线上填报基本信息和减排措施,线上申报绿色标杆企业。企业填报完成后,工信、环保、住建、交通、水利等县级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申报的绿色标杆企业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提交市级行业主管部门进行二次审核,市大气指挥部邀请清华大学行业专家对通过二次审核的企业单位进行现场复核,初步建立秋冬季3大绿色管控动态监管豁免清单。
为保证公平公正,各级各部门整个评审过程公开透明,各个污染主体可以通过平台及时查询污染主体的注册申请或申报进度,有效提高了管理部门的审核效率。将绿色管控清单在"济宁绿色管控APP"全部信息公开,同一行业不同企业的减排措施一目了然,所有绿色标杆企业信息全部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
联动执法,构建高效快捷的动态监管执法体系
为加强监管,济宁将全市3大绿色管控减排清单、行业减排标准、行业执法检查要点同步录入“济宁绿色管控APP”,设置分区域、分行业、分主体查询功能,执法人员可以通过APP实时查询污染主体的排放信息、应急措施、行业措施、检查重点等信息,拓宽了执法渠道,极大的提高了执法检查效率。 在APP上设置线上执法端口,执法人员通过手机APP将现场巡查出现的企业问题、现场图片录入系统,相关管理部门均可对污染主体存在的问题进行查阅,另外, 各个污染主体存在的问题也通过平台进行曝光,接受社会的监督。
为进一步压实责任,在环保部门执法基础上,济宁市委市政府根据污染问题划分了建筑施工扬尘管控、打击偷排漏排等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十条工作线,由市住建局、工信局、能源局、生态环境局等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分别牵头负责。“十条线”各部门成立专项督导组,依托绿色管控平台,开展秋冬季绿色管控专项督查执法行动,对秋冬季和绿色管控各项任务目标进行执法检查,不符合标杆企业标准的动态剔除,确保各项管控措施落实到位。
立足长远,构建公平公正的企业问题数据体系
为实现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由粗放治理到精细治理转变,积极探索“绿色管控大数据监管”新路径,济宁市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建立动态更新的排放清单云平台管理系统,推动绿色管控线上监管与线下执法有机融合。
在线上,建立全市大气污染源排放云端管理清单,在线下,执法人员通过绿色管控平台积累企业问题数据,为全市7000余家污染主体建立了云端执法问题存储台账,将执法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在曝光的同时,同步上传至绿色管控平台云端,将企业存在的污染问题永久留存,建立企业问题信息库,按照积累问题数量和严重程度进行红黑榜排名,作为2020年评定绿色标杆企业依据,探索建立企业大数据档案,为今后环保监管提供科学管控依据。
截至目前,绿色应急纳入工业源5496家、扬尘源795家,全市共豁免B级企业10家、保障类17家;绿色施工纳入清单管控共1232家,发放绿色施工证236家;绿色错峰纳入管控清单工业企业共1662家,发放绿色标杆企业证书59家。
济宁这一绿色管控措施有效降低了环境风险的发生概率,避免企业遭遇“断崖式”关停,用实际行动守护了全市的碧水、蓝天、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