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济宁调查队
(2020年3月27日)
2019年,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打好风险防控、污染防治、精准脱贫“三大攻坚战”,统筹做好“六稳”工作,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有力,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日益改善,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经山东省统计局统一核算,全市生产总值完成(初步核算)4370.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03.84亿元、增长0.9%,第二产业增加值1760.01亿元、下降0.2%,第三产业增加值2106.32亿元、增长8.6%。
分行业看,工业增加值1507.75亿元、增长0.9%,批发和零售业640.40亿元、增长10.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86.15亿元、增长11.3%,住宿餐饮业75.71亿元、增长9.0%,金融业222.54亿元、增长7.1%,房地产业210.71亿元、增长6.8%,其他服务业730.72亿元、增长7.3%。人均生产总值达5233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7585.85美元)。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3∶42.3∶46.4调整为11.5∶40.3∶48.2,服务业占比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图1 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
市场主体发展良好
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71.85万户、增长15.4%,注册资本金13848.72亿元、增长23.2%。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083户、增长18.6%,私营企业19.59万户、增长24.2%,个体工商户49.64万户、增长12.8%。全年新增“四上”企业130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459家,资质内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新增218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新增476家,规模以上服务业新增152家。
图2 市场主体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工业新动能不断集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21%,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8.39%,高于全市7.98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投资增长6.3%、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2个百分点,“四新”投资额占比达到52.1%、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消费需求持续升级,限额以上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化妆品类、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比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快67.7个、37.8个、8.0个、7.0个百分点。网上零售额增长14.2%。
质量效益稳步改善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05亿元、增长1.2%,其中税收收入302.7亿元、增长4.5%,税收占比74.7%、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67.3亿元、增长7.7%,其中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等支出分别增长7.3%、16%、24.3%、42.8%。新增减税降费74.1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实现6662.46亿元、下降5.91%,利润396.44亿元、下降9.2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8.6%。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3.06元。营业收入利润率5.95%,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
图3 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
就业形势平稳
新增城镇就业7.11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7%,低于全省控制目标,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3万人。
物价总体可控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3.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7.4%、其中畜肉上涨35.2%,衣着类下降0.2%,居住类上涨3.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4%,教育文化及服务类上涨4.0%,医疗保健类上涨2.7%,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4.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温和上涨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1%。
图4 居民消费、工业品出厂购进价格指数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55元、增长8.3%,人均消费支出17165元、增长7.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39元、增长6.7%,人均消费支出22218元、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4元、增长9.9%,人均消费支出11373元、增长8.8%。城乡收入比收窄至2.1。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4.2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9.65平方米。
图5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末常住人口83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98.77万人、农村人口336.83万人。户籍总人口893.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46.18万人、乡村人口447.47万人,男性460.91万人、女性432.7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1.28万人、出生率12.62‰,死亡人口5.52万人、死亡率6.18‰,自然增长率6.44‰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平稳发展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541.3亿元、增长1.3%。其中农业327.5亿元、增长2.4%,林业11.1亿元、增长5.4%,牧业108.4亿元、下降2.7%,渔业56.8亿元、下降2.1%,农林牧渔服务业37.5亿元、增长11.9%。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60.5∶2.1∶20.0∶10.5∶6.9。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保持稳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75.3万亩、下降1.0%;粮食总产475.3万吨、增长1.0%。单产442公斤、增长2.0%。其中夏粮222.8万吨、增长1.2%;秋粮252.6万吨、增长0.9%。经济作物面积382万亩、减16万亩,蔬菜瓜果面积273万亩、减7万亩。棉花产量4.4万吨、下降10.2%,油料产量13.5万吨、下降6.4%。园林水果产量34.6万吨、增长6.7%。肉类总产量51.9万吨、下降11.8%,禽蛋总产量33.8万吨、下降10.1%,奶类总产量11.6万吨、增长17.8%,水产品总产量30.9万吨、下降6.0%。
林业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绿满乡村”行动完成绿化新建、提升森林乡村示范村106个,森林乡村重点村724个。完成造林面积16.9万亩,新建完善绿色通道550公里,完成湿地保护修复10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折实面积1.3万亩。市级以上湿地公园35处,其中国家级(含试点)6处、省级18处。林业产业健康发展,新发展经济林3万亩,新育苗2.15万亩,新创建“山东省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品牌13个、“齐鲁放心果品”品牌6个、“山东省十佳观光果园”品牌1个。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951.24万千瓦,增长3.02%(同期扣除农用运输车动力)。农用大中型拖拉机3.8万台,联合收割机3.72万台、增长2.55%,拖拉机配套农具21.6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6%,其中小麦机播率、机收率分别为95.17%、99.43%,玉米机播率、机收率分别为98.25%、96.15%。农田总灌溉面积498.81千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75.83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331.22千公顷,综合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6。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1.82平方公里。
现代农业提质发展
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28家,其中市级以上重点企业655家。评定80处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国家级示范村发展到15个,省级示范村2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总数达到15835家、4325家。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累计认定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116处、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86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总体平稳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706家,其中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5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在3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7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增长面达71.05%。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长11.26%,集体企业下降60.74%,股份合作制企业增长35.49%,股份制企业增长2.0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3.5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24.39%;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下降12.69%,重工业增长6.71%,轻重工业增加值之比为24.4∶75.6。
建筑业增速回落
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665家、同比增加116家,完成总产值674.5亿元、下降3.3%,实现增加值254.84亿元、下降8.4%。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3.6%。其中第一产业增长11.8%,第二产业下降14.5%,第三产业增长6.3%。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1.0∶47.8∶51.2调整为1.2∶42.4∶56.4。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同比增长8.4%、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下降13.4%,其中制造业下降12.5%。民间投资下降8.8%。5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1773个、比上年增加61个,其中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369个、增加77个。
房地产市场发展较快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57.13亿元、增长13.9%,其中住宅投资391.10亿元、增长24.0%。商品房施工面积4718.96万平方米、增长3.5%,竣工面积593.85万平方米、下降21.6%;商品房销售面积991.34万平方米、增长3.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910.12万平方米、增长13.0%;商品房销售额616.89亿元、增长12.3%,其中住宅销售额564.46亿元、增长24.4%;商品房待售面积120.12万平方米、下降35.1%。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稳步发展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按经营地统计,城镇增长1.5%,乡村增长4.1%;按消费类型统计,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5%,住宿和餐饮业增长7.2%。
对外贸易全面发展
全市进出口完成461.79亿元、增长8.3%,其中出口285.22亿元、增长28.8%,进口176.57亿元、下降14.0%。
按企业性质分,国有企业出口28.71亿元、增长1.6%,外资企业出口50.45亿元、下降6.2%,民营企业出口206.07亿元、增长47.8%。
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242.44亿元、增长34.6%,加工贸易出口40.69亿元、增长2.4%。
按商品类别分,纺织服装出口31.75亿元、增长36%,农产品出口62.77亿元、增长33.4%,机电产品出口87.39亿元、增长12.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47亿元、增长52.4%。服务贸易进出口46.03亿元、增长15.8%,其中出口17.48亿元、增长50.1%,进口28.54亿元、增长1.6%。
利用外资增势强劲
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5家、增长25%,实际使用外资4.5亿美元、增长103.6%。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亿美元、增长56.5%,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2.7亿美元、增长119.1%。举办承办第18届泛黄海中日韩经济技术交流会、“四新”经济洽谈会等活动,聚焦“十强”产业开展重点城市专题招商,新落地项目346个、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项目40个,到位“十强”产业内资300亿元。
对外合作持续扩大
全年境外投资52亿元、增长95.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投资18.3亿元、下降12%,新增境外投资企业16家、下降20%,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泰国、美国、印度等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4.5亿元、增长30.9%,实现营业额9.8亿元、下降47.6%,主要分布在老挝、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孟加拉国;派出各类劳务人员8559人、增长14.3%。
园区改革持续推进
15家开发区完成与镇街社会事务分离,完成大部制组建和职员制改革,明确开发区与县市区财税实行比例分成机制,设立国有开发建设运营公司17家、产业研究所40个。竣工建设标准厂房31个、面积200万平方米。盘活闲置低效土地6593亩、废旧厂房147万平方米。
旅游消费快速增长
旅游消费总额873.15亿元、同比增长11.83%,接待国内外游客8040.8万人次、增长9.03%,其中实现入境游客消费8136.58万美元、下降7.75%,接待入境游客28.39万人次、下降13.93%。旅游市场主体质量稳步提升,新增3A级以上旅游景区10家,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达到37家,3A级以上旅行社达到26家。
六、交通运输和邮政快递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
新建改建公路里程1157公里,年末公路总里程达2055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27公里。公路旅客营运车辆835辆,公路货物营运车辆13.39万辆。水路通航里程1100公里,拥有各类营运船舶7000余艘,水上运力规模达675万载重吨,完成港口吞吐量4635万吨,货运量3310万吨,货物周转量141亿吨公里。济宁曲阜机场全年保障航班11598架次、增长14.06%,旅客吞吐量148.78万人次、增长21.8%,货邮吞吐量2974.87吨、增长11.85%。民用汽车保有量157.18万辆、新注册登记15.09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136.96万辆、新注册登记11.99万辆,私人轿车保有量91.69万辆。
图6 公路总里程
快递业持续快速发展
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13315.13万件、增长39.65%,其中同城业务量增长7.94%,异地业务量增长46.25%,国际及港澳台业务量增长31.35%;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完成10.57亿元、增长33.58%,其中同城业务收入增长11.56%,异地业务收入增长41.86%,国际及港澳台业务收入增长21.90%。
图7 快递业务收入
七、金融保险
金融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全市入驻银行27家,证券19家、比上年增加2家。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1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33家、比上年增加3家,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累计356家、比上年增加104家。
全省率先全面推行企业金融顾问制度,推动“行长访厂长”活动,为企业续贷49.4亿元,减免费用654.9万元。规模企业改制累计完成1508家,比上年增加250家。资金总量和融资规模持续扩大,截至年底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927.23亿元,较年初增加439.0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080.88亿元,较年初增加539.97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
入驻保险机构68家,比上年增加2家。全行业实现保费收入207.24亿元、增长7.2%,其中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62.97亿元、增长15.7%,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44.26亿元、增长3.9%。
八、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各级各类学校3677所,在校生164.76万人。其中普通高校7所,在校研究生4950人,本专科生11.65万人;成人高校2所,在校生3.6万人;技师学院1所,在校生1.1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18所,在校生4.78万人;普通高中40所,在校生13.59万人;普通初中276所,在校生32.52万人;小学1054所,在校生65.9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2所,在校生3777人;学前教育幼儿园2267所,在园幼儿30.66万人。
教育重点工程深入推进,完成新改扩建学校36所,新增学位2.9万个,新改扩建幼儿园40所,新增学位9390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33人入选齐鲁名校长和齐鲁名师,招聘中小学教师4280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持续提升,组建济宁市技工教育集团,培育高技能人才,大力支持驻济高校发展,完成校企校地合作项目20项。
图8 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
科技水平持续提升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03家,总数达503家。新增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制浆造纸清洁生产与水污染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曲阜师范大学“时延系统的鲁棒控制理论与方法”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5个项目获得2019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建立济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签订创新创业共同体项目3个,加盟专业研究所6家,落地重点项目10个,引进创新团队4个。申请发明专利2232项,授权545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3.25件。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金额52.09亿元,实现技术交易额47.07亿元。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入网设备达到1603台(套),注册会员用户67家,达到1441家,完成“创新券”网上预约422单,共计享受“创新券”补贴187.2万元。
图9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人才支撑明显增强
开展“优才计划”引进“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等人才111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897人。实施校园专场招聘引进重点产业紧缺人才2577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7万人。新建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工作站3家。省院士工作站新增备案15家,引进院士16人,获评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6家、省级专家服务基地1家、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2家,入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2家单位成功创建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成功举办第36届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揭牌成立,干部政德教育基地被中组部列入省(部)级党性教育基地。曲阜市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邹城石墙镇上九山村、梁山县大路口乡贾堌堆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累计达19家,A级景区累计达126家。命名文化旅游特色小镇6个、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样板村20个。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21530场、送戏下乡8024场,广电扶贫任务全面完成。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3个,艺术表演场馆13个,博物馆48个,公共图书馆13个(国家一级6个),文化馆12个(国家一级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78处。出版报纸5种、发行量3227.6万份,杂志8种、发行量9.96万份。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
成功承办全国射击冠军赛(手枪项目)、全国少年儿童击剑赛、29届“幼苗杯”全国少儿乒乓球比赛。新成立市级体育协会9家、俱乐部12家,新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00人。国际比赛获金牌7枚、银牌2枚、铜牌1枚,国内比赛获金牌23枚、银牌20枚、铜牌12枚,省内比赛获金牌28.5枚、银牌40.5枚、铜牌42.5枚。
九、卫生和居民生活保障
卫生事业扎实推进
建成各类医联体55个,获评国家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市。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启动。8家市直医院、35家县级医院、173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实现联网。医养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建成医养健康产业项目47个、在建项目29个。完成13处薄弱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各类卫生机构7179个,其中医院21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84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01个,其他17个。各类卫生人员8468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4963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03人、千人口注册护士3.55人。医疗床位53010张,其中医院40788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650张,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6.34张。
社会服务更趋多元
实施“银龄安康”工程,9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全覆盖。建成各类养老设施1131处,其中养老院207家、农村幸福院701处,养老床位6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8张。59家养老机构开办或内设医疗机构,内设护理型床位1.2万张。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60-600元、420-450元,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为每人每月550-590元。城市低保9539户、17589人,农村低保84894户、145410人,农村特困人员22352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5—100元,发放补贴2221万元。投入医疗救助资金1.5亿元,救助住院困难群众117267人次,接受社会捐赠4.57亿元。
社会保障持续完善
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市参加养老保险607.5万人,医疗保险814.1万人,失业保险85万人,工伤保险99万人,生育保险78.7万人。住房保障扎实推进,全年分配公租房26921套、完成率97.5%,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1974户、完成率131.6%。
十、城乡建设、环境和安全生产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69%,提高0.84个百分点。城建重点项目开工建设160个,市文化中心、济宁大剧院、市杂技城、孔子博物馆全面启用,市民公园、儿童公园、凤凰台植物园、龙湖湿地公园建成开园。建设完成地下综合管廊6千米、海绵城市20.8平方公里。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7万吨/日,实施雨污分流71公里。建成公共停车场19个,新增停车位3380个。主城区新建续建道路绿化21条,完成城区9处公园和绿地建设,新增绿化面积389公顷。棚户区改造开工1.7万套、开工率122.4%,基本建成1.57万套、完成率263%;开工老旧住宅小区改造项目28个,竣工面积94.2万平方米;完成37.77万户冬季清洁取暖改造任务,完成率104.4%。
图10 城镇化率
乡村风貌持续改善
扎实开展“厕所革命”,新改建农村公厕861座,完成农村厕所改造4.9万户,完成率106.7%;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91户、竣工率100%。邹城市荣获首批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县,垃圾分类设施实现镇域全覆盖、行政村覆盖率达80%。打造省市级美丽乡村200个,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30%,获评省级“美丽村居”试点7个。新建农村公交站点945个,农村公交通达率达到98.9%。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减排年度目标。积极推进火电、焦化去产能,年内完成3家火电企业、2家焦化企业关停,基本完成35蒸吨锅炉淘汰。全年空气优良天数186天, PM2.5浓度6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9%,改善幅度居“2+26”通道城市前列。编制《南水北调东线(济宁段)水质提升暨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修订10项水污染防治技术导则。鲁抗医药北厂完成土壤修复,是省内第1个成功移出全国修复名录的地块。集中整治环境安全隐患247项、辐射安全管理问题140余项,建成5处危废综合处置设施,300余家涉废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年内未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安全生产总体稳定。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2起,死亡32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07人,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291人,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人。
注:
1.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小数位四舍五入取舍产生的误差未做机械调整。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省统计局对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进行了修订,修订后我市2018年生产总值为4336.8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