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出新编豫剧《六尺巷》真好,我已经追着看了4场,还没有看够。”日前,在济宁城区文化广场演出现场,市民高长青高兴地聊着自己的看戏体会。
近年来,济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塑造“关键人”,发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培育文明基因,涵养于校园、家庭,引导社会风气更向上向善……
曲阜“夜游蓼河”项目展现古今交融之美(杨国庆/摄)
今古融通启教化
“今天的政德风尚奖,颁发给李明亮(化名)同志。”主持人话音未落,台下响起一片掌声。这是今年国庆节前,在任城区阜桥街道新刘庄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第三季好人好事评选颁奖活动的一个场景。
李明亮不久前参加了济宁市领导干部政德教育专题培训班,随后将在培训班上的所学带回居住的社区,每天晚上为社区党员干部开展培训,提高了社区干部为群众服务的本领。
济宁市创新运用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礼乐教学等教学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符合时代需要的价值内涵,创新转化成为滋养干部政德修养的思想“活水”,以政风带民风,优化提升社会风气。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受众易于接受,也更具说服力和实践性。”济宁市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济宁市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新思想、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关键少数”进行教育培训的同时,启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进”普及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涵养育人环境、构建文明校园是“六进”工程之一。
济宁市正在培育建设6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81所省市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遴选100多位优秀教师打造研学讲师团,创新开发研学主题课程10个。“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校园,涵养学生心灵,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济宁市教育局局长王洪正表示。
近日,邹城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派鼓吹乐表演走进邹城市杏花村小学,进行展演、教学。唢呐、变脸、大鼓说书、民族舞蹈等特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现场跟学,有板有眼。校园内充满欢声笑语,学生们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在济宁,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融入中小学课堂教育已成新常态。
任城区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学生课堂(杨国庆/摄)
艺苑百花伴民生
2023年8月,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走进济宁”在曲阜尼山圣境盛大开幕。这是一次“传统文化+话剧”实验,更是济宁文化“两创”的一次生动实践。高层次戏剧团体的到来,不仅激发起全市上下听戏的热潮,更带来文艺百花盛开的局面。
2023年,济宁市文艺创作成果丰硕、精品迭出:高标准承办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济宁分会场活动,2件作品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优秀节目;《乐淘陶-顶花坛》获第十七届山东杂技魔术大赛金奖、第十四届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优秀节目奖;4个项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综合立项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位……
济宁是运河流域众多传统文化艺术的摇篮,素有“曲乡艺海”美誉。山东快书、山东琴书、山东渔鼓、山东落子、渔鼓坠等许多优秀的艺术门类都起源于济宁或与济宁一起发展壮大。
济宁顺势而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创新服务为手段,打造出“政府搭台,百姓听戏,激情广场大家唱”、“百场戏曲进校园”、“千场大戏进农村”、“万场演出惠民生”、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广场舞大赛、青年歌手大赛等一批创意优、接地气、反响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持续开展“送万福进万家”、“走百村入千户送万照”等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打造线上文化服务平台市民学习中心、公共文化云平台,引入海量学习资源,其中公共文化云平台拥有400余门课程共计2万集视频供群众选看。
曲阜市干部政德教育中心编排的国学剧目《诗礼君子》(杨国庆/摄)
发掘保护有传承
“汉文化在济宁市博物馆占据很重要位置,素有‘天下汉碑半济宁’之说”,济宁市博物馆有关负责人刘卓群表示,济宁市博物馆藏品有161089件/套,珍贵文物有501件/套。今年国庆假期,济宁市博物馆迎来观展高峰。面对游客们好奇的目光,刘卓群和文物管理员以丰富的文物知识,为人们讲述着一个个文物背后的故事。
不久前,国家文物局通报了4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取得重大考古发现的济宁邾国故城遗址位列其中。
在济宁,随着文博游热度高涨,各地策划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文物魅力。
在孔子博物馆,以“孔子密码”为主题的沉浸式文物数字艺术展运用3D、光影雕塑、动态画卷等多种形式呈现,让中外参观者在数字艺术的光影中品读孔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济宁市加快构建全域博物馆体系,重点推进21个总投资389亿元的重大文旅项目。6个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数量位居全省第一;2个博物馆项目获得中央、省预算内资金。全市拥有三级以上博物馆12家,济宁市博物馆、孔子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
济宁市建管用并举,广泛开展“文博之旅,历史穿梭”主题活动。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结合文物主题公交巴士,充分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有效发挥博物馆公共教育功能;开展“裂痕藏晖·碎陶归璧”文物修复体验活动,让少年儿童化身为“文物修复师”,亲身体验模拟文物修复的过程,通过沉浸式体验陶器的修复操作,学习文物修复技艺,发扬传承工匠精神。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民间,带动起济宁民间文物馆建、藏热潮。济宁任城区汉文化博物馆,成为全国唯一非国有汉文化博物馆,“任城汉画十宝”等一批馆藏精品,进京参加了规模空前的“中国汉画大展”。汶上县张茂路家庭红色档案馆里,藏品已达10万余件。张茂路热心公益、无私奉献,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渔家文化博物馆、农耕文化博物馆……越来越多的民间博物馆在济宁诞生,成为镶嵌在乡村振兴大地上一颗颗闪亮的文化明珠。
来源:山东支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