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高新区把示范项目创建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展示窗口,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开展,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100个乡(镇)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1000个村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济宁高新区王因街道刘村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
近年来,刘村以党建为统领,以产业发展、精神文明、村容村貌和社会治理等为着力点,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让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建设,不断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走出一条具有刘村特色的乡村治理新路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刘村多年来着力于“党建+集体经济”为抓手打造“惠民党建”品牌,推举选拔会创业、能干事、有担当的能人组成村集体领导班子,培养四名大学生入选新村委为村集体治理发展注入新鲜活力,支部成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一切事务为民代办,挑起为村民出谋划策、增收致富的担子。
在刘村欣欣向荣振兴发展的历程中,村党支部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成为了村民心目中的“主心骨”和“带头人”,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以葡萄种植为产业核心,延伸产业链条与价值链条,打造生态农业产业综合体,拓展乡村旅游业。
2012年,刘村建设了生态采摘园,采摘园以中国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核心技术为标准,以葡萄体系栽培研究岗位专家为技术后盾,除鲜食葡萄品种外还有酿酒品种、砧木品种,并有苗木良繁基地。
2016年,刘村生态采摘园被山东省评为省级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2017年被评为省级葡萄种植示范园区。
在葡萄种植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品牌打造,在2012年注册“甜万佳”商标,并通过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为区域葡萄种植树立了一面“旗帜”,2018年,村集体的益农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化合作社。
2019年,刘村葡萄采摘园接待游客3.6万余人次,已连续举办六届葡萄采摘节。
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今刘村已形成农业生态种植、文化旅游、特色餐饮、厂房商铺租赁等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生态宜居,村民幸福指数高
农村生态环境好了,生态农业、养生养老、乡村旅游就会红火起来。刘村在2006年就启动实施旧村改造工程,村民全部搬入新建高档社区,成为全市第一批新型社区。
新社区加强基础设施配套、提升绿化景观水平、建立环卫长效保洁机制为基础,着力优化村庄环境面貌,打造“花园社区”,配备保洁人员实行24小时保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刘村已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村”“省级文明村”“全国文明村”“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森林村居”等荣誉称号,同时刘村也被纳入济宁市乡村振兴教育实践基地。
坚持文化引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花结果。
刘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标准建设了儒学讲堂,邀请儒学讲师授课,让传统儒家制度的规范积淀成民风民俗的传承;从农干校聘请专家定期开展讲座,对管理运营、技术指导、政策解读、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现场指导,为村民充电加油;组织开展了移风易俗活动,建立了红白理事会、禁赌会等群众组织,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精神文明新风;
从2003年以来连续16年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文明楼栋”、“五星级文明户”等评先树优活动,弘扬崇德向善好家风。
采取村委搭台、群众唱戏的办法,组织秧歌队、合唱队、广场舞队表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浓厚氛围。
坚持依法自治,让村民参与监督
刘村配套建设了“一站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有综合服务室、党员活动室、调解室等功能室,为民服务和社区管理实现了网格化、信息化,做到了管理全覆盖、服务零缝隙。
村民自治制度健全,村规民约在村内醒目位置长期公布,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章程具体明晰。
通过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和法治文化活动,村民法治意识日益增强。探索深入开展农村基层综合治理的新路子,聘请原籍经济文化能人等各类人才担任村事顾问,共同谋划乡村建设和治理项目。引入“周四说事”制度,引导村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畅所欲言,讨论学习身边正能量事,述说身边不公平事。充分发挥民情调解室的作用,及时调处解决群众身边的矛盾和困难事,起到良好效果。
近年来,济宁高新区把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与为民办事服务紧密结合,促进高新区乡土文化繁荣,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高。济宁高新区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